变配电房作为电气系统最主要的设备房,其作用是将电网送来的高压电通过变压器变成低压380v/220v电压,分别输送到建筑物各个用电点。在电气设计中,变配电房净高或直接影响地层的层高,变配电房内的设备大且多,不仅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还需要考虑变压器的运输。那么在建筑中如何确定变配电房的高度及大小,下面我以相关规范、图集为依据作简要分析供参考。
变配电房净高要求
A、下进下出(做电缆沟)时的高度:电缆沟高度(一般0.8m,可按实际项目情况定)+0.1m(槽钢高度)+2.2m(低压柜高度)+0.8m(柜顶距梁底高度)+梁高(按0.7m)=4.6m ;若电缆沟降下去的情况则为4.6m-0.8m=3.8m
注:做电缆沟时应采取防水、排水措施,结构地梁的影响。
B、上进上出(柜顶进出线)时的高度:0.1m(槽钢高度)+2.2m(低压柜高度)+0.8m(柜顶距梁底高度)+梁高(按0.7m)=3.8m(未包含地面抬高高度)
注:1.以上净高为规范的最低要求,因配电房的特殊性,需以当地供电部门的意见及要求为准,一般地方供电局的净高要求会高于规范要求的高度。
2.当层高不足时,可采取局部抬高顶板、减小梁高等方式满足室内净高要求。
变配电房尺寸要求(每台变压器高压柜均按2面环网柜考虑)
A、单排布置时宽度:柜后维护通道1.0m+柜宽1.0m+柜前操作空间1.8m=3.8m
单排布置时长度:高压柜侧距墙2x0.2m+高压柜占用空间2x1.2m(按实际产品尺寸)+变压器侧通道宽度2x1.0m+2台变压器长度2x1.8m(按实际产品尺寸)+低压柜总占用长度11.2m(按项目实际低压柜数)=19.6m
注:3.8m为变配电房单排布置时的最小宽度,变配电房的长度需要按产品尺寸及低压柜数量做调整,截图仅为示意,不是最小长度。
B、双排布置时宽度(面对面):柜后维护通道2x1.0m+柜宽2x1.0m+柜前操作空间2.5m(规范最小值为2.3m,截图中考虑2台变压器拉出维护的空间增加了0.2m)=6.5m
双排布置时长度(面对面):高压柜侧距墙0.2m+高压柜占用空间1.2m(按实际产品尺寸)+变压器侧通道宽度1.0m+变压器长度1.8m+低压柜总占用长度6.0m(按项目实际低压柜数)=11.2m
C、双排布置时宽度(背对背):柜前操作空间2x1.8m+柜宽2x1.0m+柜后维护通道1.0m(共用维护通道)=6.6m
双排布置时长度(背对背):高压柜侧距墙0.2m+高压柜占用空间1.2m(按实际产品尺寸)+变压器侧通道宽度1.0m+变压器长度1.8m+低压柜总占用长度6.0m(按项目实际低压柜数)=11.2m
D、双排布置时宽度(同向布置):柜前操作空间2x1.8m+柜宽2x1.0m+柜后维护通道1.0m(共用维护通道)=6.6m
双排布置时长度(同向布置):高压柜侧距墙0.2m+高压柜占用空间1.2m(按实际产品尺寸)+变压器侧通道宽度1.0m+变压器长度1.8m+低压柜总占用长度6.0m(按项目实际低压柜数)=11.2m
E、对比:
小结:参考以上长宽尺寸及面积对比可以看出,不论是单排、双排还是同向布置,其占用面积相差并不大。
项目案例
某住宅项目,公变电房1内设备布置较为分散,浪费空间较多,专变电房内未预留变压器的运维通道,影响后期维修更换。经过与建筑、结构专业协调将公共变电房内原有的6m柱距调整到8m,使变电房内的可用空间更方正,设备的布置更合理,且操作、检修、搬运通道均可满足规范要求。
原方案
调整方案
将原有配电房面积减少约55m2,地下室外墙向内移3.6m,可减少阴影区域的土石方开挖量,减少土建开发成本。
总结
在实际项目中建筑一般不会将很方正的空间用作电气设备房,且建筑内还存在诸多柱子及剪力墙,特别是住宅项目会将设备房放于塔楼下方,受上方住宅剪力墙的影响,其可利用率会大大降低,故在各项目中的设备房面积均会大于推荐值。建议各项目应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最大化的利用设备房空间,减小设备房的占用面积,将多余空间还给建筑做其它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