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土方平衡案例分享
近年来,随着各地城市对运输建筑垃圾以及土方等要求的提高,使得我们在建造建筑过程产生的土方以及建筑垃圾等运输成本增加较大,对于每一个开发商来说,对于场地土方平衡尤为重要。
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场地的设计,在比较基地现状条件和理解相关法规、规范的基础上,组织场地中的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对场地竖向进行仔细的分析,以最大程度节约土方开挖量。
一、场地设计要点
1、充分消化理解地方法规以及规划条件;
2、建筑布局、建筑的位置和形状、布置道路网与环境,进行竖向设计,确保建筑外部场地满足消防的要求,保证建筑有良好的环境质量和使用空间;
3、场地设计标高宜比周边城市市政道路的标高高0.2以上,防止有客水进入基地;
4、面积较大或地形复杂的基地,建筑布局应合理利用地形,减少土石方工程量,使基地内挖填方量接近平衡。
二、实际案例分析(东莞某项目)
场地现状:
建设用地现状高差较小,与用地红线外地形高差较大;现状规划区内最高点位于地块西北角,标高为7.13,最低点位于地块中部,标高为3.44,高差约为3.69米;周边市政路最高点位于地块西北角,最低点位于地块东南角,建设规划场地内部地形较为平坦。
场地与市政道路关系
原方案分析:
场地竖向设计结合现状标高,南北向靠西侧保持用地竖向高差,营造错落有致的商业街区氛围;南北向靠东侧向市政路放缓坡,满足排水需求,通过道路边适当位置设置雨水口,收集道路、绿化广场雨水;场地东南侧场地标高高出市政路不高于1.5米,满足东莞市城市技术管理规定。
原方案剖面示意
优点:
1、场地北高南低,考虑场地与市政路高差1.5米,整个顶板为平板,场地庭院平整;
2、充分利用地方法规中对本项目有利的设计条件。
缺点:
1、挖填方余量较多;
2、场地规划路与内部道路高差较大,视觉感观差,使用舒适性不高,且有场地外部客水倒灌的风险;
3、靠东南侧设置局部负二层,不利于土方平衡。
优化分析:
1、原方案虽然内部场地平整,但与场地内部斜街不自然,使用体验较差;
2、通过分析以及计算,可通过优化将场地内部道路抬高与规划路自然衔接,东北侧向东南侧场地顶板通过斜板衔接,坡度2%,东南侧场地标高与原方案一致,场地不高于1.5米,满足地方规定,对场地使用几乎无影响,且对于场地排水更有利;
3、场地内部较平整,与周边道路高差较大,原方案23024m³的土方余量不合理,有优化空间;
4、优化后各出入口均能与周边市政路平进平出;抬高后相应的局部负二层区域可调整至场地西北侧,减少土方的开发,基本能做到土方平衡;
优化调整方案剖面示意
优化后场地与周边环境关系
场地土方调整前后对比:
地下室面积 (㎡) | 土方平衡(m³) | 土方成本(万元) | 备注 | |
原方案 | 19913.8 | 23024 | 460.48 | 土方按200元/立方米计算 |
调整方案 | 20073.9 | 3310 | 66.20 |
综上所述:场地设计应注重分析建筑场地周边的关系,在保证不影响使用、不违反规范以及不影响品质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将场地土方平衡掉。减少开挖量顺应地形走向设计,使场地与周边环境衔接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