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消火栓系统的优化与探讨
建筑物室外消火栓系统从给水形式上分类,可分为三种:室外低压消防给水系统、室外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以及室外常高压消防给水系统,其中较为常见的系统为室外低压消防给水系统与室外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
对于一些用地面积较小的建筑,且需要采用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时,因系统较复杂、造价较高,可考虑优化设计,采用设置取水口的形式来替代室外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简化系统设计,节省造价。
优化参考依据:
①《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6.1.5 条:
6.1.5 市政消火栓或消防车从消防水池吸水向建筑供应室外消防给水是,应符合下列规定:
供消防车吸水的室外消防水池的每个取水口宜按一个室外消火栓计算,且其保护半径不应大于150m 。
距建筑外缘 5m ~ 150m 的市政消火栓可计入建筑室外消火栓的数量,但当为消防水泵接合器供水时,距建筑外缘 5m ~ 40m 的市政消火栓可计入建筑室外消火栓的数量。
当市政给水管网为环状时,符合本条上述内容的室外消火栓出流量宜计入建筑室外消火栓设计流量;但当市政给水管网为枝状时,计入建筑的室外消火栓设计流量不宜超过一个市政消火栓的出流量。
② 根据《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实施指南》第106~107页:
此处内容是针对《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6.1.5 条的详细解释,以便指导实际设计,其内容明确表示:
a、如果一个场地在消防水池取水口150m的保护半径以内,且消防水池储水量满足室外消防设计流量的要求,则可以不做室外消防给水管网,但提倡市政给水管网为枝状时,在小区给水管网上增设室外消火栓,且可计入建筑的室外消火栓设计流量,计入室外消火栓数量不宜超过一个;
b、取水口之间无距离要求,每个取水口的流量按10~15L/s确定,取水口的“保护半径”按照从取水口画圆,到建筑物最不利登高面的最近边缘来判定,不是到建筑物的最远点,也不是按行走距离。
优化案例分享
以某高层综合楼为例,项目用地红线南北跨度约98米,东西跨度约96米,地下两层,地上15层,总建筑高度59.99米,总建筑面积约60000平方米。
一、优化前后方案对比
优化前:
室外消火栓系统采用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地下一层设置一座室外消防水池,有效容积432m³,设置一套室外消火栓加压泵,一套室外消火栓增压稳压设备,室外消火栓管网成环状布置,环状管网上设置四座室外地上式消火栓,室外消防水池设置一个室外取水口。
优化后:
取消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设置室外取水口替代室外消火栓,系统简单,造价较低。
优化前室外消防总平面图
优化后室外消防总平面图
二、设备数量及经济性对比
三、小结
针对市政为一路供水,且室外消火栓用水量大于20L/s或者建筑高度大于54米的住宅项目,室外消火栓系统无法采用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水,需采用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时,如果项目用地面积较小,仅设置取水口,整个地块在取水口150m保护范围内,则可以采用设置取水口的方式来替代室外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在市政引入管上设置一个室外消火栓即可,无需设置室外消火栓环状管网、室外消火栓加压水泵及稳压装置,占用设备房面积较少,降低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