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描述
某项目的高层住宅采用剪力墙结构,地下-1F,地上18F,抗震等级三级,基础顶~二层板面墙厚250mm,其他层墙厚200mm,墙身水平与竖向分布筋间距均为200mm,边缘构件纵筋间距均按不大于200mm(墙身分布筋间距)设计;出于成本及精细化设计考虑,除房屋顶层剪力墙、长矩形平面房屋的端山墙、楼电梯间剪力墙外其他剪力墙内的边缘构件纵筋间距能否按300mm设计?
二、问题解析
(一)规范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以下简称“抗规”)6.4.5条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以下简称“高规”)7.2.15条、7.2.16条对剪力墙边缘构件配筋用量做出要求,但并未明确纵筋间距。从规范角度上来说,实际工程中边缘构件满足规范的配筋用量需求的前提下,非特殊位置的边缘构件纵筋间距按300mm进行设计是满足规范要求的,但结合规范的相关条文解释,设置边缘构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剪力墙的延性与增强耗能的能力,从延性的角度出发,作为提高剪力墙延性的有利措施,原则上应比剪力墙的配筋要求要更严格。
“抗规”对边缘构件配筋的一些要求:


“高规”对边缘构件配筋的一些要求:


(二)其他参考文献
行业内相关的参考文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统一技术措施结构(混凝土结构)》2009版这一措施中对边缘构件竖向钢筋间距给出了不大于200mm的建议;


(三)参考做法
实际工程中开发商对工程成本非常关注,当剪力墙边缘构件的竖向钢筋间距按不小于与之相连的墙身筋间距时,建议参考《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期刊中“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问题解答 (四 )”一文给出的相关做法,以剪力墙水平和竖向钢筋实配Ф8@200mm为例,在满足规范要求的根数和直径及钢筋配筋量前提下,用于满足竖向筋200间距要求的构造钢筋可采用小直径(例如采用直径12、10、8),此做法兼顾了概念设计和经济合理的原则,在工程中较为实用;


上述参考做法在开发商对成本关注的工程中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构造钢筋直径采用12时,竖向钢筋连接形式建议采用电渣压力焊,减少搭接区的材料用量;构造钢筋直径采用10、8时由于构造钢筋直径较小,一般会采用绑扎搭接的连接形式,构造筋与受力筋的搭接要求区别较大,必要时注明在搭接区域的箍筋构造建议与墙一致,优化施工工序,减少材料用量。
三、结论及建议
1、剪力墙内设置边缘构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剪力墙延性及耗能能力,边缘构件属于剪力墙的一部分,其构造措施不宜小于所属的剪力墙。
2、兼顾工程安全与成本经济性,在满足规范根数、直径及配筋量的前提下采用小直径钢筋,直径较小时时明确搭接区域的箍筋构造做法。
内容来源:深圳市博达建筑咨询有限公司